说起春晚,大家都知道这是每年除夕夜的重头戏,从1983年第一届开始,就成了全国老百姓的固定节目。那个年代,电视机还不是家家都有,很多人挤在邻居家看,图个热闹劲儿。
可1985年的那届春晚,却成了历史上最尴尬的一回,导演黄一鹤到晚年还提起来就叹气,直言自己当时都想寻短见。这事儿的主要导火索,就是邀请了陈冲这个女演员。她当时从美国留学回来,本以为请她上台能添点国际范儿,结果一句话就把整场晚会给搅黄了。
春晚团队从上到下挨了顿全国性的批评,甚至新闻联播都得出来道歉。黄一鹤后来在采访里说,要是能重来,打死都不请她,宁愿自己顶上也行。这不光是节目出纰漏那么简单,还牵扯到那个时代大家对身份认同的敏感神经。
陈冲这人,早年红得发紫,后来跑去美国发展,还入了美籍,国内观众觉得她忘本,捧了个白眼狼出来。事儿过去这么多年,她晚年又回来拍戏挣钱,可那段旧账很多人还没翻篇。
陈冲1961年出生在上海,家里条件不错,外公是药理学家,早年留学英美,回国后搞科研。陈冲从小就聪明,1976年15岁的时候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那时候电影圈刚恢复点活力,她很快就接触到拍戏的机会。第一部电影是1977年的《青春》,演了个小角色,没啥大水花,但让她学到不少东西。
真正让她火起来的,是1979年的《小花》。这部片子讲的是革命家庭的故事,她演女主角,搭档唐国强和刘晓庆。那年她才18岁,演技自然,眼神里透着股纯真劲儿。电影上映后,票房爆棚,超过3亿人次看过。
1980年,她拿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影后。奖项一出,她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报纸上到处是她的新闻,粉丝信堆成山。那个年代,演员红了就是全国偶像,她的生活一下子变了样,走到哪儿都有人认出来。
可陈冲没在国内待多久,1981年就决定去美国留学。她申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学电影专业。
那时候出国不容易,得办各种手续,她家背景帮了点忙。去美国后,她发现现实没那么光鲜。好莱坞对亚洲演员有偏见,她从底层起步,先是打零工维持生计,在餐厅端盘子,洗碗什么的都干过。语言关也难过,她每天练英语,参加试镜。
初期几年,她只接些小角色,比如1985年客串了电视剧《迈阿密风云》。在美国混得苦,但她坚持下来了。1985年春节前,她回国探亲,正好赶上春晚筹备。导演黄一鹤听说她回来了,就想请她上台,觉得能给节目加分。
那年春晚从小型厅搬到北京工人体育馆,规模大了,嘉宾阵容也得跟上。黄一鹤团队联系上她,她答应了,觉得是露脸的机会。
1985年2月19日,除夕夜,春晚直播开始。那届晚会本来就问题多,节目安排松散,中间空档好几次,拖了近6个小时,好些环节没演完。技术故障也多,信号不稳,观众看得窝火。
陈冲上台是临时加的,她本来是观众席嘉宾,后来主持人姜昆让她说几句拜年话。她接过话筒,说了句“用一句中国很时髦的话,恭喜发财”。
这话听起来普通,但当时很多人觉得别扭,为什么不说“我们中国”呢?感觉她把自己当外人了。她在美国留学几年,口吻有点疏离感,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观众敏感,觉得她不爱国。
晚会结束后,投诉信雪片般飞向央视,全国各地都有人写信批评。有人说她忘本,有人觉得春晚格调低。
黄一鹤作为总导演,压力最大。他后来回忆,那几天睡不着觉,觉得毁了全国人的年夜饭。
3月2日,新闻联播专门播了道歉,承认晚会存在不足,接受群众意见。这在春晚历史上头一遭,央视高层也震动了。黄一鹤在媒体面前承认错误,说邀请陈冲是失误,当时真不想活了。要是再有机会,绝对不请她。这事儿让他职业生涯蒙上阴影,虽然他后来还导了好几届春晚,但1985年成了心结。
陈冲这事儿一出,她赶紧回了美国。国内舆论太猛,她待不下去。回美后,她继续在好莱坞打拼。
1986年,她开始接大点儿的角色,1987年出演了《末代皇帝》,这部片子拿了奥斯卡,她演婉容皇后,曝光率高了点。但好莱坞对她来说还是难闯,亚洲面孔限制多,她常演配角。1989年,她28岁时加入了美国国籍,这事儿在国内又炸锅了。
很多人觉得她彻底投靠那边了,宣誓效忠美国,等于背弃祖国。入籍后,她的生活更稳定,1992年和第二任丈夫彼得·许结婚,他是医生,两人感情稳固。
她生了两个女儿,在美国定居。职业上,她转行当导演,1998年拍了《天浴》,讲的是知青故事,拿了金马奖。但在美国市场,她始终没大红,接的戏多是东方角色,收入不稳,得兼职其他工作。
时间拉到2000年后,陈冲开始偶尔回国发展。国内影视业起来了,她有知名度,导演找她拍戏。2007年,她演了《意》和《色,戒》,重回视线。2012年参演《隋唐英雄》,演萧皇后。2019年,在《误杀》里演警察局长,角色强势。
2023年,又有《问心》和《忠犬八公》。她现在63岁,还活跃在荧屏上,演技没话说,经验丰富。但每次她露面,总有人翻旧账,说她早年春晚那事儿忘不了,还入了美籍,现在回来不就是挣钱吗?
公众反应两极,有人觉得她演得好,就事论事;有人觉得她白眼狼,早干嘛去了。黄一鹤2019年去世前,还在采访里提这事儿,说那是春晚的教训,以后选嘉宾得慎重。春晚从那以后,加强了审查,节目更严谨,避免类似风波。
80年代初,出国热刚起,大家对海外有向往,但也警惕身份问题。陈冲年轻时红得快,去美国也正常,但春晚那句话,踩了雷区。
黄一鹤的遗憾,是节目把关不严,酿成大祸。陈冲的路,走得曲折,早年风光,后在美国吃苦,晚年回国混日子。可她选择入美籍,就得承担后果,国内观众记性好,不会轻易原谅。春晚这平台,本是喜庆地方,却因她成了负面教材。
黄一鹤到死都后悔,觉得捧错了人。陈冲如今生活在美国和中国两头跑,家庭和睦,事业平稳,但那段历史抹不去。她出书《猫鱼》,写回忆,但没提太多争议。总之,这事儿提醒大家,明星言行得注意场合,别让一时的疏忽毁了名声。
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