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会跳的鱼”把美国政界搞得乱哄哄的,五大湖里的入侵性鲤鱼一下子成为焦点。
特朗普拿它当成话筒,一边吹嘘“生态大危机”,一边暗示民主党州长应该主动去求助。
其实,问题不仅仅在于鱼的数量够不够多,跳得是不是特别高,更深层次的是背后牵扯出美国半个多世纪的引进养殖史以及管理上的拉锯战,还涉及到联邦政府和各州在权限划分、经费以及责任方面长期的斗争。
特朗普与鲤鱼
今年,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签署了一份关于“五大湖入侵性鲤鱼”的行政命令,现场还来了密歇根州长惠特默。
他把这事说成是“跨党派”的事,大家的合力“拯救密歇根湖”。
接着,白宫官网也发布了“防止入侵鲤鱼危害五大湖”的总统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这种鱼体型大、繁殖快,会蚕食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还会损害水质。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可谁曾料到,到了8月25日,特朗普竟又一次提起了这档子事儿。
他用这条鱼作比喻,夸密歇根“来求助”的州长挺棒,至于那些没开口的州长,也该向他们学习一下。
刚一瞅,他似乎是在讲生态,细琢磨一下,事情可没那么单纯。
特朗普这招儿,实际上把“到底是不是向联邦低头求援”变成了检验治理本事的标准。这样的说法,与他最近一段时间再“治安—联邦介入—国民警卫队”这些事上的做派,倒是挺搭界的。
涉及到针对华盛顿特区和全国的“现金保释”政策变动、对焚烧国旗行为的司法追责,以及在首都安排国民警卫队持枪巡逻这些事情。
特朗普在这个时候重新提起这个话题,肯定是有他的一番打算。
特朗普为何旧事重提?
要是单纯考虑生态方面,这就算得上一场持久的拉扯战。
放到美国政治里头,这事变成了“到底该不该请求联邦帮忙”的一个典型例子。
看近期这一波操作,就能明白节奏是啥了,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宣布接管执法、推动限制“现金保释”、还对焚旗行为示强。
他还同时批准国民警卫队在首都按任务携带武器,另一方面,在舆论场里,他用鲤鱼做例子,暗示“只有求助才算合作”。
更让人揪心的是加州,到了今年6月,洛杉矶因为移民执法爆发抗议,闹得挺热闹的。
白宫硬是下令调动加州国民警卫队进入洛杉矶,尽管州长紧抵反对,立马引起舆论哗然。
媒体和法学界把这次事件和1992年洛杉矶暴动时动用了《反叛乱法》进行比较,那时候是加州州长主动请求联邦帮忙的。
这次,州长并没有同意,关于总统的权限和州的权力之争一下子变得更加激烈起来。
放在这个“隐线”里看鲤鱼,已经不单纯是“生态热点”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政治隐喻”。
你看,五大湖的问题,我动动手就能帮一把,至于那些州的问题,你们也该学学“求助”的样子啦。
问题是,生态工程可不靠一朝一夕,得靠多年规划和跨州合作,哪怕像重启的布兰登路那个项目,也不可能一拍桌子就把鱼给赶回去。
五大湖的渔业一年能产值上十亿美元,这不争的事实,也是让各种方面忧心忡忡的原因所在。
其实吧,最顶尖的鱼群“推进线”这几年来也不是一路顺风,没遇到点阻碍也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电屏障、杂乱的水质,还是源源不断的捕捞压力,都让它难以轻松跨越过去。
在芝加哥水道以北,关于DNA阳性信号的“警钟”偶尔会响起。
不过,系统性的食物入侵还在被高压防线给挡住了,这就是所谓的“工程+执法+市场”多重叠加起的作用。
眼前这例子就能看到,伊利诺伊河中“生物量通常占一半以上”,银鲤受惊后一哄而跳出水面的场景也绝不是假的。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也挺好奇的。这些鲤鱼在中国可是美味佳肴,怎么到了美国反而变成泛滥成灾的“害虫”了?个个都长得膘满肉,跟猪似的,不知道是不是养得太好了?
鱼为啥“长成猪”
所谓的“亚洲鲤鱼”,在美国官方的说法里都叫“入侵性鲤鱼”,包括银鲤、鳙、草鱼、青鱼这些品种。
早在五十多年前就被引进到美国,最初的 purpose 就是用来“吃藻净水”。
要是这些鱼碰到合适的河网,浮游生物也足够多,再加上几乎没有天敌,它们的繁殖速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加快。
再加上,美国人普遍对淡水鱼并不热衷的消费习惯,这种鱼就像开了外挂一样,越长越大,数量也越蹦越多。
许多研究都指出,它们的崛起主要依靠“天赋加环境”,繁殖能力强、体型庞大、食性广泛,再加上当地生态位的“空缺”,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能让它们迅速站稳脚跟。
如果外来物种的功能性状和本地鱼类的差异较大,同时它们更接近群落的“功能核心”,那么它们入侵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伊利诺伊河的长期监测数据显示,银鲤在某些河段的相对生物量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多年数据共同揭示的事实。
再加上我们肉眼都能看到的情况,银鲤一受惊就会一群群跳出水面,甚至能把快艇弄得“人仰马翻”,这也就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它们是“会跳的鱼”,还流传着美国段子呢。
学界早就用数据验证过,这种跳跃跟声响刺激、船的噪音有关系,证明它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是可以测量出来,也能通过措施加以改变的行为表现。
所以,别把事情搞得那么玄乎。
在科学里,这其实就是一组毫无糊涂的生态和行为变量。
要想搞定鲤鱼泛滥这事,可没那么简单,虽然说,未来美国还得面对不少难题。
联邦的政策信号得稳稳当当,州里也得跟上步伐,别让那些“嘛,写没写承诺函、钱怎么安排在什么栏目”这事总在折腾,搞得项目本身都受牵连。
通过大量捕捞、鱼糜的深度加工到饲料和宠物粮,再利用贸易把“剩余的生物量”搬出去,这样一来,“吃得越来越少”的目标就能变成现实。
除了这些之外,最关键的事还在于把数据和法律制度补充完整。
一方面是USGS等机构的“控制工具箱”和年度安排,另一方面则是《莱西法》及后续修订的“现实范围”。
提前预警和社区的积极参与都挺关键,毕竟,要是出现“误放生”或者“随手搬运”这些情况,可能会把治理工作搞得一团乱,前功尽弃。
结语
中国鲤鱼在美国“长成猪”,这其实是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种的过去、环境的匹配、消费者的习惯,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这几个环节一叠加,才会导致如今这些难题的出现。
特朗普把鲤鱼的话题带到台前,一方面说明五大湖的防线还得加强,另一方面也映射出联邦和州之间那点儿权力争夺还没完。
华盛顿推出的“治安组合拳”、国民警卫队在首都持枪的权限,以及6月份洛杉矶那场“谁说了算”的争执,全部让这种权力博弈摆在了大家面前。
回头看如今的争论,很多人都觉得,热闹都在岸上,真正的意义都藏在水里。
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