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冲刺线还没过,热搜已经把她骂出屎:这护士是想干活还是想把同事逼疯?
枪响那刻 barefoot 照片刷屏,紧身裤边一抹红,谁料到三天后全网要求她立马辞职。
镜头里的哈尔滨完赛画面很好哭,可有人把赛程表一摆,秒懂她的眼泪不光是累。2024年12场,2025年到八月已经9场,换句话说,平台每月都在给她打卡,领导每月都在替她背锅。护士排班本来就抠肚肠,一个萝卜一个坑,她请三天假多了三十个夜班,连夜怀孕的姐妹都被拉去顶上,换谁谁不炸。
记者提问像按到泪腺开关。她红着眼说了句“能不能给我周末调休”,看着可怜,但回头瞧日程,这句委屈背后却是一年三十天事假的本子。普通护士一年总共那点假,她一个人全包圆,还顺带把别人的假一起薅走。有护士私下吐槽:“七个月的肚子替她的夜班上钟,这不是励志,这是坑队友。”
更离谱的是,她不是纯为爱发电。橱窗上挂着跑步护膝、能量胶,一顶59的帽子卖两千单,佣金二十个点就是两万,哈尔滨这场冠军奖金直接六十万入账,夫妻档一年跑四十场,奖金加带货,普通人干十年护士未必追得上。一边赚流量钱,一边死抱编制不撒手,同事们的加班费就成了她个人IP的垫脚石。
品牌倒是反应快。次日晚,361°所有跟她有关的推文全蒸发,网友冲进去刷“解约就下单”,评论区比终点冲刺还带劲。她自己把评论权限调成只让粉丝说话,结果一宿涨粉一万,涨的全是进去骂人的,谁看了不说一声高招。
医院也不是没压力。官方回应轻飘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支持兴趣。”潜台词大概率是:闲时随便动,忙时别添堵。床位两千五,护士一千八,还缺两百人,平均每人多盯三个病人,这时候再放跑一个人满中国跑马,排班系统直接宕机,患者投诉能把行政楼玻璃震碎。
有人算了一笔小学生都能看懂的账:她请一天,组里人就要多轮一次夜班;一个月请假十天,等于四名同事整月没周末。护士不是变形金刚,怀孕七个月的身子连弯腰都费劲,夜里爬起来打针,手一抖就是一条命。把别人的善良当免费外挂,再配一句“我有梦想”,这逻辑真比闷头冲刺还冲。
网民那句“辞职专职跑,流量更纯粹”听着损,其实挺实在。马拉松全职选手多得是,没人拦着她去飞,可她又舍不得“护士”这个天然人设。白大褂一穿,直播一开,粉丝天然信任健康背书,佣金唰唰涨。身份成了摇钱树,枝干却是同事的血汗,真是会算。
还有个小插曲。实习护士原本排好调休准备回家考试,表格都交上去了,她一句“我比赛”直接顶掉,小姑娘当场懵圈。有人把聊天截图甩上网,原来换班不是商量,是通知。在顶级跑道上她也许风一样自由,在值班表上却把别人的生活按在地上摩擦。
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她和丈夫同属一家体育俱乐部,夫唱妇随拿号码布,一年四十场,普通夫妻周末看电影,他们周末赶高铁领装备。甜蜜归甜蜜,可甜蜜背后的夜班全由同事接盘,这份浪漫贵得离谱。
工会数据也不帮腔。全国每千人护士3.8,比十年前翻倍却依然喊渴,三甲医院走廊加床是日常。这种背景下搞高频请假,不比往快炸的高压锅再塞一块冰,声响吓人但于事无补。
有人拿“女性追梦”给她挡枪,可梦想这俩字不是免死金牌。怀孕七个月的梦是平安顺产,年轻实习生的梦是通过执业考,谁的梦不花钱不费力?把别人的梦垫在自己鞋底,踩出一片风景,再回头说这是“实现梦想”,实在容易翻车。
一圈瓜吃完,最尴尬的其实是围观者。赛前心疼,赛后怒骂,情绪跟过山车一样,说到底是被当流量工具。下次再有冠军护士哭镜头,网友大概会先问:您这一年请了多少假?同事累成啥样?问答不过关,眼泪免谈。
冠军奖金到账,争议也到账,舆论热情比心跳更快退潮。她能留下什么?成绩板上永远有名字,同事的群聊里永远有截图,品牌合作说撤就撤,医院编制却不可能镶金边。履历上添一条“全国冠军”,排班表上添一列“请假次数超标”,到底谁轻谁重,看年底绩效就明白。
键盘可以敲碎,身份标签撕不掉。等她哪天想转型专职跑者,能不能跑得动市场还两说;继续蹲在护士岗,又该怎么回科室面对一排红眼夜班,这事比终点冲刺难多了。
一句调侃:人家跑一场赚六十万,我们跑一场只想下班不背锅,现实用脚投票。如果梦想注定要让别人擦屁股,那这梦到底是钻石还是狗屎?
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